基金投資人跟基金公司的關係,若以交情來比喻,不妨思考,你是嚮往長長久久的關係,還是僅止於點頭寒喧的泛泛之交?不少投資人跟基金公司的往來僅限於每個月對帳,如果不是因為要申購、停扣、贖回基金,幾乎不跟基金公司打交道。

同樣拿交情當比喻,對於基金的調性、基金公司的實力,往往需要時間的琢磨。一開始也許是受到廣告、文宣、新聞的吸引,但一檔基金是否值得你投資三年、五年甚至更久,該檔基金的研究團隊,就顯得格外重要。

不少投資人投資基金,仍不脫「選基金經理人」或是「選基金公司」的範圍。若是前者,一旦基金經理人異動,不再負責操盤該檔基金,或者甚至離開該公司,就容易陷入惶恐與不安之中;若是後者,因為不同基金公司通常有各自擅長的投資領域,過分迷信品牌與知名度,也不一定能買到好基金。

基金經理人異動,或許會令人感到緊張,但這並不代表績效就會變差;因為,真正能左右基金績效的因素,不單只是基金經理人,「研究團隊」也占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許多曾名噪一時的明星基金經理人,一被挖角、跳槽到其他公司,表現不見得依舊亮眼;原因在於,資源、團隊都已經不同。觀察國外基金市場,基金公司會表彰的一定是研究團隊實力,而受到市場青睞的基金,通常也不是因為明星基金經理人,而是因為該檔基金的研究團隊功力深厚,得到投資人認同。

研究團隊平時畢竟多半深居公司組織內,一般投資人並不容易收集資料;然而,投資人可多多觀察基金公司的績效表現,若一家公司培養了固定的研究團隊、且團隊成員流動率低,通常都能表現在績效上,不見得會是第一、二名,但通常會有相對穩健的績效線,較不會大起大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eamf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