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面臨高齡化、少子化、超低利率的問題,與其一天到晚擔心「養不起自己的未來」,不如積極面對,及早進行退休理財規劃才是正道。
撰文:楊秀清
近一年來,我國社會保險政策發生重大變革─國民年金及勞保年金正式實施,攸關財產移轉的遺贈稅稅率也大幅調降至10%。受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各國競相調降利率振興經濟,造成超低利率的金融環境,民眾該了解哪些退休理財新知,以為因應?本文訪問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邱顯比,為你說清楚、講明白。
首先,國民年金保險制度(簡稱國保)自去年10月1日實施,勞保年金也在今年1月1日開跑,在目前現行的退休制度之下,未來會有哪些退休金來源?可參見圖1。
思維1:法定退休年齡延到65歲 想提早退休要靠自己規劃
這幾年工作環境日益嚴峻,不少人懷抱著提早退休的夢想。不過,這個夢想在國民年金及勞保年金實施,請領退休金年齡延後之後,恐怕要早日清醒了。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邱顯比表示,對於年輕人及中年人來說,不管是國保或勞保的老年年金給付,未來都須年滿65歲才能按月請領退休金。
除了國保規定年滿65歲才能按月請領國保老年年金外,過去,勞保老年給付採取一次給付制,今年1月1日勞保年金制實施後,在這之前有勞保年資的勞工,退休時如果選擇勞保年金新制,或是在98年1月1日之後才初次加保勞保的勞工,未來只要達到符合請領退休金年齡60 ~ 65歲(依目前年齡不同,未來請領退休金年齡有別),即可按月請領勞保老年年金。
但重點是,只要你是在51年次(含)以後出生的勞工,即今年47歲以下的人,一律都得等到年滿65 歲才能請領勞保老年年金。
邱顯比強調,如果你真的還存有提早退休的夢想,例如想在55歲退休,那麼在55歲至65歲這個長達10年無法領到政府退休金的空窗期,只能靠自己的儲蓄來支應,也就是必須要及早準備或增加退休理財的投資金額。否則,等到年過半百才開始自存退休金,雖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但相較30歲、40歲就開始準備的人來說,可謂事倍功半。
如果擔心退休金準備不足,就要考慮延後退休。邱顯比指出,退休年齡往後延是全球的趨勢,而且提早退休,因自存退休金的累積時間不夠長,自然會影響到未來退休金的多寡。因此,他希望民眾要有終身隨時再學習的心理準備,以提升職場競爭力,例如這次全球金融風暴、大失業潮無情來襲,就是很好的教訓。
思維2:遺產稅大降 父母不見得需要生前贈與
以往不少父母為了遺產稅的節稅考量,習慣在生前移轉財產給小孩,卻常發生晚年子女不孝、哭訴無門等憾事。目前政府已大舉調降遺產稅稅率,由原先的10級稅率簡化為單一稅率,稅率也由最高的50%大幅調降至10%,遺產稅免稅額自原本的779萬元調高至1200萬元。如此一來,遺產稅的免稅額加上子女、配偶扣除額和喪葬費,遺產稅可扣除總額自過去的1425萬元進一步提高至1846萬元。
邱顯比建議為人父母者,遺產稅稅率已經大幅調降,一般家庭不見得需要繳納遺產稅,即使被課稅,稅率也只有10%,因此生前贈與不見得比未來繳納遺產稅來得划算。
他進一步指出,由於台灣高齡化的社會趨勢,退休後真正需要用到的錢,絕對會比你想像中來得多,父母對於子女的教養義務,應該是供應到接受高等教育之後就結束了。父母也不要寄望小孩未來會奉養自己,只要財產不要太早轉移給子女,手上資金充足,退休生活靠自己就可以了。
思維3:因應低利率環境 多管齊下進行退休準備
由於全球金融海嘯,各國競相降息挽救經濟,造就台灣的低利率環境,以台灣銀行大額存款(500萬元以上)一年期定存固定利率0.25%(截至2009/4/15)來算,即使擁有1千萬元退休金,放在銀行存定存,一年利息收入只有2萬5,000元,在這種低利率環境下,退休生活很難只靠定存利息過活。
邱顯比指出,把退休金全放在定存,會有利率走低的風險,因此,退休金準備的來源應分成好幾塊,分別放在定存、保險、高股息股票,或是高股息基金、全球平衡型基金等中低風險的金融商品,也就是說,不要把所有的錢放在同一種金融商品上,以免遇到經濟情勢走空時,老本慘遭侵蝕。
思維4:充實理財知識 退休基金自己選
至於該如何挑選退休基金,邱顯比認為,這要看你離退休年齡還有多久?個人投資屬性是積極、穩健或保守?風險承受度高低及財務狀況好壞而定。例如專為退休理財打造的生命周期基金(Life-Cycle Fund),會隨著投資人距離退休年齡的長短,動態調整股票及債券配置的比重,愈接近退休年齡,股票比重會愈低,債券及現金比重會愈高。
再以財務狀況好壞來看,若財務情況良好,可承擔的風險性愈高;若財務狀況差,只能選擇風險低的保守商品來準備退休金。
目前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正致力推動勞退新制開放勞工自選投資標的方案,邱顯比解釋,勞退新制是確定提撥制,由政府幫你操盤,但風險由勞工自行負擔。然而包括香港、新加坡等地政府,都已開放勞工自選退休商品,他建議政府應早日開放,讓勞工可用個人退休金專戶中的資金自行選擇退休基金與投資標的,以分散風險、提升投資績效。不過,前提是勞工要先學會退休理財,才有能力自己選擇退休商品。因此,未來該協會將會持續推展勞工退休理財教育,喚起大家對退休理財的重視。